-
太仓概况 > 城市概况
太仓是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田园城市,地处沿海开放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,是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,是长三角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,在2018年全国百强县市榜单上,分列综合实力第七位、科技创新第二位、绿色发展第三位。太仓产业发展欣欣向荣,确立了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物贸总部经济等重点发展领域,成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的县市之一。太仓科技创新氛围浓厚,西工大太仓校区、西交利物浦太仓校区签约落户,中科院硅酸盐所苏州研究院、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投入运行。太仓现代交通畅达四方,在沪通、南沿江铁路开建的基础上,积极对接苏锡常城际等铁路规划,全力争取上海嘉闵线向太仓延伸,形成“5+1”铁路网络,加快迈入高铁时代,努力成为江苏进入上海的又一重要枢纽节点城市。太仓对德合作优势明显,集聚300多家德资企业,拥有全球第八个德国中心,是中国德资企业发展最好、密度最高、经济效益最明显的地区之一,先后荣获“中德企业合作基地”“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”等称号。太仓幸福城市品牌彰显,“一心两湖三环四园”城市生态体系和“城乡一体、产城融合、城在田中、园在城中”的现代田园城市特色初步呈现,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,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(县级市)首位。
-
太仓概况 > 地理位置
太仓位于江苏省东南部,长江口南岸。地处北纬31°20′~31°45′、东经120°58′~121°20′。
东濒长江,与崇明岛隔江相望,南临上海市宝山区、嘉定区,西连昆山市,北接常熟市。
-
太仓概况 > 自然条件
太仓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。全境地势平坦,自东北向西南略呈倾斜。东部为沿江平原,西部为低洼圩区。太仓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,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。
太仓港口岸长38.8公里,其中深水岸线25公里,是距长江入海口最近的港口。岸线基本平直且边滩稳定,终年不冻不淤,深水区开阔、稳定,能满足5万吨级船舶回转水域的要求,是长江下游地区的“黄金岸线”。
-
太仓概况 > 历史文化
太仓古代为滨海村落。春秋时属吴地,秦属会稽郡,汉为吴郡娄县惠安乡。三国吴于此建仓屯粮,渐次发展。元代于刘家港开创漕粮海运,遂日益繁盛,成为万家之邑。明弘治十年(1497)建太仓州。民国元年(1912)定名太仓县。1993年3月,撤县建太仓市。
太仓因处娄江之东,古亦称娄东。自古人文荟萃,教泽绵长,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娄东文化。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,江南丝竹的发源地,娄东文化的发祥地,又是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降生地。保存完好的5座元代石拱桥建筑独具风格,为国内所仅见,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。
现今,太仓特色文化精彩纷呈,有全国桥牌之乡、武术之乡、龙狮之乡、丝竹之乡、民乐之乡、舞蹈之乡等称号。
太仓自古以来文化艺术大家灿若群星,有明清文豪王世贞、吴伟业,复社领袖张溥,明四家之一仇英,娄东画派王时敏、王鉴、王原祁,著名教育家暨交通大学创始人唐文治,当代画家朱屺瞻、宋文治和中国新舞蹈艺术奠基人吴晓邦等。
在科学领域,走出了被誉为“中国的居里夫人”的吴健雄,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以及顾懋祥、陆佑楣、龚知本、唐孝威、唐孝炎、邹世昌、黄胜年、吴建屏、杨胜利等11位两院院士。
-
太仓概况 > 城市名片
国家生态市
国家卫生城市
国家园林城市
中国人居环境奖
中国长寿之乡
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(县级)
全国综治最高奖“长安杯”
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
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县(市)
全国工业百强县(市)
中德企业合作基地
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